【江西工人报】强专科 亮绝活 让“优势”变“强势”-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
  • 官方微信

    南昌市第九医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南昌市第九医院

  • 媒体聚焦
    网站首页 > 医院新闻 > 媒体聚焦 > 正文

    【江西工人报】强专科 亮绝活 让“优势”变“强势”

    来源:    点击:


    ——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迈出传染病专科医院学科群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在赣鄱大地的医疗版图上,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正以独特的“六轮驱动”战略,勾勒出传染病医疗机构学科群建设的创新图景。医院从党建引领、医风护航、人才立 “芯”、医教研协同、文化赋能、协作拓展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明确学科建设的具体方略与实施路径,打造起以重症肝病、肝脏肿瘤、艾滋病三大学科为核心的传染病诊疗高地。

    “优势”何以成“强势”?答案藏在沉潜深耕的坚守里,藏在技术与温度的交融中,更藏在临床与科研并进的创新力量中。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三大学科正以各自的专业锋芒,从“点亮一隅”到“辐射一域”,完成了从“专”到“强”的质变飞跃。


    30年“人工肝”之路,锻造出一支重症救治尖兵

    在重症肝病科,每一例抢救背后,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

    “肝衰竭一旦拖延,死亡率极高,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干预、抢救。”科主任熊墨龙介绍,肝病领域最“致命”的敌人就是重型肝炎及其并发的肝功能衰竭。如今,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医、教、研取得质的飞跃,先后荣获“南昌市青年文明号”“省优秀医师团队”“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等称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人工肝成为国内最先进的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技术。它不仅可降低患者死亡率,还可提高治愈率。1997年,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在全省首家、全国第三家引进该技术。近30年间,医院重症肝病团队不断对人工肝技术模式进行拓展:由单纯的血浆置换拓展到缓慢部分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持续缓慢式血液滤过透析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等技术。同时对人工肝治疗病种也予以拓展,由围肝治疗拓展为中毒、重度感染和多器官衰竭等非肝病。目前医院人工肝治疗年均1000余例次,居全国前列。

    重症肝病科还针对重型肝炎肝衰竭诊疗创立了具有医院特色的系统诊疗理念,强调治疗应在发病机制层面予以突破,保持“六大平衡”和营养支持,积极倡导早期人工肝与血液净化干预治疗,使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由40%提高到70%。近年来,科室又引进开展全省领先的粪菌移植、腹水浓缩回输、肝储备功能检测等先进诊疗技术,进一步完善了重型肝炎肝衰竭的诊疗技术,树立了良好口碑。

    为进一步提高诊疗与科研实力,科室积极与院内其他学科合作,成立了重症肝病基础与临床科技创新团队,吸纳多学科人才参与。以重症肝病科为依托设立的肝衰竭实验室已成为南昌市重点实验室。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以熊墨龙为首的“肝病专家工作室”先后在多地挂牌。2024年,重症肝病科获批与安义县人民医院共建临床重点专科群项目。团队成员定期赴基层会诊、查房、讲座,将优质医疗资源直接送到患者家门口。多年来,重症肝病科所属的人工肝治疗中心免费培训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牵头举办的“三江”人工肝论坛暨人工肝技术新进展学习班福泽周边多省。中心被授予“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团队出版专著三部,丛书获江西省医学科技普及奖。


    用手术刀“拆弹”,精准应对肝脏肿瘤

    在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普外科,每一场肝癌手术都像是一次“外科拆弹”——刀尖所至,分毫必争,稍有偏差,即生死之界。

    “早上查房,一位肝癌术后两周的病人恢复很好,连创口都愈合得干净利落。”在普外科主任毛卫眼里,这一切都再寻常不过。可对于那位患者来说,能从“谈癌色变”的惊恐中挣脱出来,简直就是一次命运的逆转。

    作为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肝脏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的核心成员之一,毛卫带领的团队被业内称作“刀尖上的舞者”。凭借多年的临床积累和手术技术,他带领团队开展的肝癌手术量稳居南昌市市级医院首位,手术难度也位居前列。

    介入治疗是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的微创技术。走进肝脏肿瘤科,记者见到了科主任张克勤,他正在为一位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中期肝癌患者解读术后影像结果。“介入治疗不仅能延缓病情发展,更能创造再次手术的机会,我们已形成化疗、栓塞、微波消融及靶免治疗等联合技术的系统治疗体系。”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学科群最大的亮点并非单一技术的精进,而是针对肝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经多学科诊疗讨论后制定综合方案,通过内科、外科以及中西医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全面、精准地“围剿”肝脏肿瘤的同时,还安排术后康复方案,力求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最优解决路径。

    在这里,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并重,肝脏肿瘤团队不仅治病,更重视“医人”,许多陷入迷茫的患者在这里不仅得到了专业、精准的治疗,更获得了温暖的关怀和重生的希望。


    从防治先锋,到一站式全病程管理

    在传染病谱系中,艾滋病依旧是最具社会关注度的疾病之一。在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感染二科(艾滋病科),有一群医护人员,二十余年来始终坚守在这一特殊领域的最前线。

    “刚开始病人都不愿进到门诊诊室,怕被认出来。现在我们不仅能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提供抗病毒治疗,解决并发症、安排手术,包括接生孩子,而且还能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个人甚至家庭提供社会支持与扶助。”该院艾滋病治疗中心主任、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胡敏华的一席话,道出了这个团队从“医人”到“医心”的成长历程。

    自2000年获批为江西省艾滋病治疗中心以来,该院始终是全省艾滋病临床治疗的先行者。2002年率先开展抗病毒治疗;2003年创建“艾友温馨家园”,打造患者心理支持平台;2010年组建艾滋病病房,逐步实现从门诊到住院、从治疗到康复的全链条管理。2023年获评全国HIV医疗服务标准化标杆单位。

    如今,感染二科已是一支拥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成熟型人才组成的高水平专业团队。针对艾滋病合并肝病、结核、肿瘤、肾病、妇产科疾病等常见复杂情况,团队已建立标准化诊疗流程。近年来,团队成功为多例HIV感染者完成髋关节置换、剖宫产、宫颈癌根治等高风险手术,极大地打破了“艾滋病患者就医难”的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已搭建起覆盖HIV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四大环节的协同机制。检验科、病理科、骨科、妇产科等多个科室紧密协作,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妇产科团队不仅能完成剖宫产手术,还配合实现母婴阻断,让多个感染母亲顺利产下健康婴儿。

    作为江西省艾滋病学组的牵头单位,医院还承担了全省艾滋病防治规范化培训的重任,已累计培训逾1000名基层医护人员,在提高艾滋病诊疗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公众认知的改善。

    “我们接诊过的许多患者,如今已经成家立业,还有的成了防艾志愿者。”胡敏华感慨地说,“他们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从重症肝病的极限抢救,到肝脏肿瘤的精准“拆弹”,再到艾滋病的多学科融合式照护,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正以强专科、亮绝活的优势,将传染病专科建设带上一个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