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3月23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在昆明举行。会上,来自国内外感染病、肝病、肝移植及血液净化等相关学科专家汇聚一堂,进行了学术交流与探讨。我院多名专家在此次学术会上作专题报告,展示学术观点。
我院作为国内率先、江西省首家开展人工肝治疗并且治疗例次最多的医院,积极组织参加本次在国际肝衰竭与人工肝领域有巨大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作为我院人工肝创始人的何金秋教授在此次大会上作了内容新颖前沿的专题报告,报告主题是《肝衰竭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进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目前各大医院及各学科都在努力组建并实现的一项方案,我院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已初具规模。何金秋教授站在学科前沿为广大参会者作了一个精彩的报告,阐述了学术观点。
我院肝一科主任熊墨龙教授也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做了关于《吸附型人工肝原理及应用》的专题报告。吸附型人工肝包括特异型胆红素及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目前均在该院积极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报告中,熊墨龙理论结合实践,例举了医院行特异型胆红素及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的个案。报告获得了现场专家的广泛认可。熊墨龙教授还应邀与于岩岩、杨芊、周新民等五位专家一同参加人工肝方法的学术争鸣:人工肝方法是个体还是一体化?熊墨龙教授娓娓道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个体化的人工肝治疗模式,同时应考虑治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院还有三位青年医师为此次学术交流大会投稿,其中肝一科邹波医师的《人工肝血浆滤过透析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AFP 水平的影响》、甘达凯医师的《肝衰竭预后评估研究进展》被大会收录入册,肝二科欧阳兵医师的论文《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探讨》被选为大会发言,并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
本次大会邀请了国内外众多肝衰竭与人工肝领域专家及学者参会、授课。内容丰富前沿,涉猎广泛,给参会者带来了一次丰盛的学术盛宴。国内人工肝领域先行者李兰娟院士讲述了肝衰竭与李氏人工肝研究进展,王贵强教授、张文宏教授、王宇明教授、宁琴教授、林炳亮教授等专家围绕着肝衰竭的诊治进展、人工肝治疗的模式探讨、肝衰竭合并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及肝移植治疗的时机及肝源的选择展开了全方位的讲解。本次大会还邀请到来自香港的卢宠茂教授分享了来自香港经验的肝移植多学科合作,Grace Wong带来了肝衰竭治疗与肝病患者疲劳的临床治疗经验。同时大会还邀请到日本人工肝领域专家滝川康裕教授、平野竜一郎教授,分享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在日本的现状;以及来自越南的杜玉山教授讲述急性肝衰竭来自越南的治疗观点。
(肝二科 欧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