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天(7月5号)去接种了新冠疫苗。从十几天前到社区咨询、预约、登记、领卡,到社区工作人员不断的在接种疫苗微信群里发布通知,解答疑问,感觉到这次政府给老百姓接种疫苗的工作做的很细,做的很实,而且很有效率,让人很舒服。
由于“神兽”出笼了,我比平时更忙了,几经推迟,今天终于瞄了一个空档,去位于洪都中大道的第九医院接种疫苗。
走进医院,目光被那每隔几米一个的十分醒目的写着新冠疫苗接种的绿色指引牌所牵引,而这种指引牌从进口一直布置到出口。跟随着指引牌,很顺利地来到了疫苗注射排队的起点。门口一个工作人员在发流水号,一个工作人员在指引人流走位。拿着3565的流水号,跟着接种疫苗的队伍,开始了一步一步的蠕动。
排队的起始处,目测大概有100多平方,桔色的隔离栏,弯弯绕绕十几圈,把一个大厅分割成只能单人通过的十几条小巷,绕过来转过去,走完大厅的小巷,头也转晕了,然后向着二楼延伸。上了二楼,又是一个布满了桔色隔离栏,绕了不少圈的中厅。挪过中厅,则是一个超过100米的转弯抹角的长廊,长廊也被桔色的栏杆分割成了三个回转。龟速的人流好不容易捱过了这个长廊,在一个比较宽敞的中庭,办理了知情函的签字盖章,接着又进行身份信息录入。之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再上三楼,来到了最终目的地——注射室。在注射室用时不到两分钟,疫苗接种就完成了。手按注射用的棉签,跟着人流,来到了一个摆满了塑料凳子的地方——留观区。
每隔一分钟,拿着扩音器的工作人员就从这头到那头的喊着:×点××分钟注射的人可以离开了,×点××分钟注射的人可以离开了……
从开始排队到接种留观结束,大约用了一个半小时。在这约90多分钟的时间里,我看到:第九医院为这次疫苗接种工作,至少安排了50名工作人员耐心高效地为接种者服务;关闭了排队沿线的好几个科室;至少添置了十台电脑用于信息录入;至少添置了500米以上的隔离栏;至少添置了200个以上的塑料凳子;至少开了4间注射室,每间注射室四个人分成两个注射组;注射室的医生护士每天至少要给3000--4000人注射疫苗,每次注射都要换一个注射针头。而这样忙碌的疫苗接种工作至少进行了40天。关键是,映入眼帘的这一切服务,全部都是无偿的。
南昌第九医院,在南昌是一个不算大的医院,他们为保证市民接种工作的有序运转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南昌众多的其他医院,全省、全国的医院投入加起来,肯定是一个我们想象不到的天文数字,而这个天文数字里还不包含疫苗本身的成本、运输、存储等一系列天文数字的费用。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参加了一次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疫苗接种,但,这绝不是一次普普通通的疫苗接种。透过这次疫苗接种,我看到了我们的国家从上到下对战胜新冠疫情的决心,对老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视,看到了我们的国家必将越来越繁盛美好、无人能敌的长虹国运。
(供稿 一位南昌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