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仁心术 敬业乐群人
———北肿进修之超声科印象
2012年2月—8月,在北京肿瘤医院超声科进修,时有感悟,故此成文。
关于医院背景和超声科仪器设备
因为多年的学习工作都在南方,对北方的医院缺乏了解。北肿在最初的印象里只是一所肿瘤相关的专科医院。进入北肿学习之后才知道,原来它还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医院,其前身——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是197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成立的。
六个月的时间里,仿佛回到了久违的学生时代。早7:50到科室,开始仪器的例行清洁,开机,准备接诊病人……在这里,不得不提提北肿超声科的仪器设备,几乎现在国内所能有的最新型超声仪都汇集于此了,从GE到ALOKA,从东芝到日立……它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比如GE-E9的双幅造影能同时同步地显示二维和造影模式,这对部分在二维图像下难以发现的小肿瘤或等回声包块有着良好的指示作用;ALOKA-æ10的穿刺小探头,真是做超声引导穿刺的好帮手呀,小巧玲珑,在东方人普遍的狭小的肋间隙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还有日立的弹性成像技术,对于小器官或浅表器官例如甲状腺、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帮助。
关于工作态度和专业素养
科主任陈敏华常说:“得了肿瘤的病人已经很不幸了,医生更应该理解关爱他们”。这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超声科的诸位老师的日常工作中。无论遇上什么样的病人,他们总是报以亲人般的关爱:认真地工作,耐心地解释,和蔼地劝慰……而这样精湛的医术和敬业的态度,也赢得了病人、家属、医院同事和我们进修医生的尊重。
专业素养是另一个让人感动佩服的方面。还是陈主任说的:射频不仅仅是一根针,而是一门能挽救生命的艺术;造影,是超声医生的第三只眼。就射频手术方面,光是射频针常用的就有好几种:双电极Celon针、多电极RITA针、单电极TIP针。每一个准备接受射频手术的病人,细分至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事无巨细,拿起射频针的超声医生真正和临床医生并肩站在了第一线。
关于教学和科研
作为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肿在教学科研工作上可谓得天独厚;作为进修医生,在深切地感受到医院及所在科室的教学魅力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科研态度及创新精神所折服。
先说教学。在北肿职工食堂的门口,每周都会贴出一周的学术讲座安排。周一到周五,每天18点开始,内容涵盖各个科室各个专业,主讲人都是行业翘楚。只要你愿意听,你可以见识到医疗领域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这些从世界各地整理来的新技术、新思路能否学以致用暂且不论,眼界的开阔却是毋庸置疑。
而在超声科,除了医院安排的定期讲座,每周五下午还有固定的业务学习。有时候是年轻医生的病例讨论,有时候是发表论文的汇报分析,有时候是行业年会的资料讲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你会发现,有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深究下去,会拓展成自己也不是那么熟悉,甚至完全不知晓的知识。而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也就是这样由点及线及面完成的吧!
这六个月的学习对我而言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在此,非常感谢科室同事的支持和医院领导给予的学习锻炼的机会。其实,就专业技术来说,我们和北肿超声科的差距也并非遥不可及,他们开展的项目我们现在大部分都在开展,而且在有些领域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病例,达到相当的水平。而怎样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风格上更加细致、人性化;怎样在新技术的掌握、熟悉运用中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则是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地方向。
(B超室 黄河)